DC Film School

SEARCH
前製 / 編劇 / 導演

科學與樂音的雙重奏,導演Shahir Daud捕捉魔幻MV視聽

DCFS編輯部

2018/10/05

你能想像當科學撞上樂音,會生成什麼樣的影像嗎?

導演Shahir Daud,曾為實驗音樂人Nigel Stanford拍攝MV〈Cymatics〉,透過水、細沙等介質共振,捕捉聲波震動,製造奇異視覺藝術。片中更使用「特斯拉線圈」,製造絢麗電弧效果,向名導Christopher Nolan(諾蘭)的《頂尖對決》致敬。

去年,他們再次合作拍攝MV〈Automatica〉,設計讓「工業用機械手臂」演奏樂器,攝影指導Timur Civan更以「假如由機器人拍攝,影像該如何表現」的角度,呈現流動順暢的運鏡,成為科技與藝術的「另類」結合。

聲波共振製造奇美景觀——〈Cymatics〉完美打造視聽新饗宴

「運用『科學元素』最棒的是,對外行人來說,它幾乎看起來像魔術。」
——〈Cymatics〉導演 Shahir Daud

導演Shahir Daud出身紐西蘭,活躍於紐約藝文圈,執導諸多廣告、MV和劇情短片。他與實驗音樂人Nigel Stanford熟識多年,曾為後者多次拍攝MV,Nigel Stanford也曾為他的短片〈La Loteria〉配樂及混音。

兩人自2013年開始研究「音流學」(Cymatics),意旨透過不同頻率的聲波共振,經水、細沙、火焰等各種介質,得到相異的聲波幾何圖案。他們希望藉此結合「科學與音樂」,以音流學為名的影像作品〈Cymatics〉也因而誕生。

向諾蘭《頂尖對決》致意的神祕演奏儀式

導演Shahir Daud規劃,讓每種樂器皆透過一種介質,展現其因音頻不同而油生的美感,並把演奏視為某種「儀式」。他說:「每種樂器都是儀式的一部份,我們隨著影像的時間,增加(介質變化)的大小和規模。」

前製階段時,兩人也反向以「影像」思考音樂創作。他們反覆測試克拉尼板(Chladni plate)、魯賓斯管(Rubens’ tube)等音流學器材,研擬聲波形成的幾何圖形,思考如何編寫樂曲,能讓視覺更加豐富。Shahir Daud說:「Nigel想確保每顆音符,都與視覺緊密關聯,每禎、每秒的畫面都非常考究。」

導演Shahir Daud並不熱愛「純樂隊演奏」的MV類型:「因此,我會添加更多視覺設備,來推動我的影像。」他也取材自《頂尖對決》中涉及魔術和科學的情節,將片中的撲克牌、特斯拉線圈等元素放入MV,增添影像的魔幻氣息。

捕捉實驗中的水流、電弧——改變幀數追求神秘視覺感

「在我的攝影生涯中,做過不少音樂相關的影像,
但沒有一個像〈Cymatics〉這樣獨特。」
——〈Cymatics〉攝影指導 Timur Civan

「導演想要一種神秘、光滑且宏大的視覺外觀。」攝影指導Timur Civan使用當時最新型的RED Dragon、Phantom Flex兩款攝影機,搭配變形鏡頭拍攝。他解釋,由於此鏡頭可壓縮畫面比例,容納較廣範圍,再運用RED的後期工具調整為寬螢幕:「這幫助我們在黑暗中,捕捉電流與火焰時,能更加容易和穩定。」

片中各式音流學實驗、電弧、水流及火光,皆為實景捕捉。為求真實效果,拍攝時也經常改變幀數,例如:拍水管裝置時,提高快門速度,將幀數特別設定為25.1FPS,與導致水流呈現螺旋狀的聲音頻率相同。Timur Civan說:「我們希望聲音與影像完美同步,讓螺旋狀的水流,看起來像凍結在空中。」

拍攝高難度的特斯拉線圈場景

片中皆由Nigel Stanford親自演出,除跳躍接近線圈的片段,是由現場音控師Michael Provencher,穿著高達30公斤重的法拉第服(Faraday Suit)拍攝而成,該服裝既能導引電弧,也達到防電效果,卻也使跳躍動作難度倍增。

攝影指導Timur Civan再次調整幀數,設定以500FPS拍攝,透過推軌鏡頭捕捉跳耀動作。但他表示,由於軌道台車Fisher 11十分笨重,要在跳耀時,同步推移攝影機相當困難:「我和團隊真的『全力』以赴,讓台車加速又及時停止,免得它飛出軌道。」最終,依靠3至4位劇組成員「助攻」,才能完美捕捉動作。

機器人演奏樂音的超現實景觀——〈Automatica〉工整有序的運鏡手法

「我認為〈Automatica〉的美學,應該以令人著迷的技術呈現。」
——〈Automatica〉導演 Shahir Daud

而〈Automatica〉的MV拍攝,則是音樂人Nigel Stanford與導演Shahir Daud,假想「人工智能」世界,操控現有的工業用機臂Kuka Robotics Agilus 6,呈現「機械樂團」的音樂演出。兩人耗費心思,以3D動畫軟體 Autodesk Maya 中的插件「Robot Animator」,模擬、編寫並操縱機臂的動作。

Shahir Daud說:「我們最終的目標,是要創造出緊密連結的視覺與聽覺,並且以攝影捕捉生動有力的畫面。」為精確捕捉影像,他們更以「機器人掌鏡」為出發點:「機器人可以預知每一秒的畫面,因此會毫不猶豫地移動相機。」因而創造出井然有序的影像風格。

以穩定運鏡,縮時拍攝「機器人」畫面

全片同樣以Red Epic Dragon、Phantom Flex攝影機,搭配Arri和Zeiss的定焦鏡拍攝。由於劇組需將三具工業機臂,架設於高腳架上拍攝,僅能設定它們以10至25%的速率演奏,否則恐因重心不穩翻覆,因此攝影指導Timur Civan採取「縮時攝影」手法執行。

「拍攝從頭到尾,皆依循分鏡腳本,每一顆鏡頭照規劃走,也必須如此。」 為準確捕捉畫面,Timur Civan使用Gazelle吊臂,以穩定運鏡和機器人動作同步。此機臂為舊型機種,僅以步進馬達(Stepper motor)驅動,適用於較緩慢的攝影機運動,正巧可於本次拍攝使用。

機器人也懂Rock'n roll——樂器爆破場景大解密

「這就像我們之前的〈Cymatics〉一樣,
只是以《阿凡達》導演James Cameron的手法拍攝。」
——〈Automatica〉導演 Shahir Daud

影片後半段,機器人彷彿「叛逆」般,開始不照主角的程式設定,失控砸貝斯、碰撞鋼琴,讓畫面充斥著樂器殘骸、雷射及火光。Timur Civan說:「就像把Pete Townshend(史上首位砸吉他的樂手)的精神,放在機器人身上。」

由於機臂無法快速重擊貝斯,拍攝時需先移除桌子,僅拍攝機臂緩慢控制貝斯,移動至地板的畫面;而後再將桌面移回原處,以系簧槍(Captive bolt gun)射擊,並使用Phantom Flex攝影機、以500 FPS捕捉爆破場景,並後製將兩顆鏡頭融合。

擊裂鋼琴的片段,即為劇組人員藏於琴身後,以木板敲擊琴鍵與打音槌(Hammers)間的連結處,讓琴鍵呈現波浪狀的流動;擅長處理煙霧效果的J&M特效工作室成員,再製作真實的霧氣和煙塵,呈現仿真的爆破效果。而片中的雷射光、火焰以及房屋倒塌等畫面,則交由Digital Axis視效工作室,完成最終如「戰鬥」般的刺激場面。

「每個作品都是從創意發想而來,但必須依靠技術,才能實現真正美麗的事物。」
——〈Cymatics〉攝影指導 Timur Civan

音樂人Nigel Stanford與導演Shahir Daud,兩度結合「技術與藝術」,透過攝影指導Timur Civan精湛的攝影巧思,使得每顆音符,漣漪成嘆為觀止的精緻影像。導演Shahir Daud說:「兩次拍攝都相當有趣,它考驗著不同部門間的合作,也因此造就出各種酷炫的成果。我太熱愛導演這份工作了!」

推薦閱讀:

翻玩光影與空間——導演Director X打造風靡全球的〈Hotline Bling〉MV

心碎告白洗滌罪孽,導演Emil Nava打造〈River〉偽紀錄片MV

翻玩「時間」的拍攝、剪輯手法,導演Bison眩目的MV影像

文字:黃鈞浩 | 來源:nofilmschool, nigelstanford, ascmag,| 圖片來源:NigelStanford, nofilmschool

關於作者

這些你也會有興趣

瀏覽更多